我与患者
【我与患者】医患同心 黑白世界显真情 ——放射科医生 孙佳
编者按
在医院里,有这样一群幕后英雄,他们手持“照妖镜”,使得任何病魔都无处遁形;他们火眼金睛,透过黑白影像即可直击病灶;他们就是临床医生的好帮手,为临床诊治提供有力依据的放射科医生。
孙佳作为一名放射科医生,她深知仅有精湛的医术是不够的,还需要有一颗“仁心”,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在为患者检查诊断的同时,更要增加与患者的交流与沟通,医患同心才能战胜病魔。孙佳在咫尺操作台间,用自己数年如一日的实际行动,书写出大爱无声的医者情怀。
医院是一个充满悲欢离合的地方,在工作中会遇到过形形色色的人,有的人就像夏日里的一缕清风让你身心舒畅,有的人却像冬日里的一盆冷水让你浑身打冷战;医患矛盾、医患纠纷也是不时地上演着,医患之间极大地缺乏信任,我也曾迷茫、无助、身心疲惫......但是我始终没有放弃,始终牢记希波克拉底誓言,努力在工作中摸索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医生,做一名患者信任的医生。
我是一名年轻的放射科诊断医生,从事放射诊断工作六年,我知道想要成为合格的医生,首先要有精湛的医术,能够快速准确的诊查出患者的病情,为临床诊治提供有力依据,于是我不断学习,翻阅大量医学著作,与高年资医生探讨交流病例,整理学习笔记,以提高自己的诊断水平。如今,愈发紧张的医患关系,更让我深刻认识到要做一名合格的医生,不仅要有精湛的医术,还需要有一颗“仁心”,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
前一段时间我读到一本书,书中作者的观点给了我极大的启示,他说:“思想决定行动,如果我们能够转变思想、换位思考,就会找到途径以创造更好的医患环境,这样便就能激励医护人员,并让患者体验到一个更值得信赖、更具同理心的环境。”
记得一次夜班,凌晨两点多时,刺耳的门铃声划破了寂静的寒夜,一听见铃声,我立刻打开大门,看见一位母亲掺扶着一个十七八岁满脸痛苦的女孩,我立即询问女孩情况,女孩一直腹痛,吃了止痛药直到半夜仍不见缓解,于是妈妈带着她匆忙来到医院。女孩痛苦地呻吟着,我想着赶快给她做CT检查,这时,女孩母亲面露难色地说:“医生,我们来得太着急,钱没带够没缴上费,能不能先给我们做,我再回家取钱?”见此情况,我首先按照医院规定给总值班打电话汇报情况,可是总值班电话占线,这边女孩疼痛难忍汗珠已经渗出额头,情况十分紧急。为了不延误患者的病情,我决定先自己垫钱让女孩做腹部CT。腹部CT显示,女孩肠管扩张、积气积液,考虑是急性肠梗阻。我和女孩母亲把她扶到急诊室,把患者的情况立即告诉了急诊医生,女孩第一时间被收入院行紧急处置……
第二天,女孩的母亲找到我,把垫付的CT钱还给我,紧紧拉着我的手说:“真是谢谢你了,小孙大夫,我女儿的病已经缓解了好多,多亏了你啊!太感谢了!”握着这双温暖的手,我看着她充满感激的眼睛,一股暖意涌上心头,让我更加认识到患者、家属和医生互相信任的重要性,医者不应该只是治病,有的时候也要治心,或许这样医患间的矛盾也会少了许多,多了些许不止医术上的信任,还有人情上的信任。
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医疗设备的日新月异,但冰冷的机器无法代替医生,那么,医生的诊断也不该是一句冷冰冰的结论。对待患者的病史要有“刨根问底”的精神,每次读完片,我不仅仔细为患者分析病情,还会略显多余地告诉他们接下去需要接受哪些治疗、治疗效果会如何等等,让患者放心安心。
我曾接诊过一位中年男子,夜里急诊需做肺动脉CTA检查。检查之前,我必须要对患者进行病史常规询问,因为有海带过敏史的患者慎做CTA检查,所以,每位要做CTA检查的患者我都会着重询问一下。当我问到:“你吃海带有没有过过敏?”他的家属说患者已经很多年不吃海带了,看见海带就想吐。我接着问:“为什么不吃?是吃完后有过敏反应吗?”家属摇摇头说:“那倒不是,只是他小时候有次在海边玩,看见海带缠了一脚顿时觉得恶心,后来便一直不吃海带。”听了家属的陈述后,我明白了,患者只是心理上不能接受海带并不是生理上吃了海带身体有不良反应。确认之后,我便迅速为他完成了CTA检查。做完检查后,诊断显示,有一部分肺动脉栓塞,在紧急救治后,患者痊愈出院。
有人说,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病人站在医生面前,医生只看见了病,没有看见人。医学是爱的产物,也是温暖的科学,我们要站在患者的角度想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对我们只是举手之劳,但对患者的治疗可能会有很大帮助。
作家弗莱德·李说过:“我们来到患者床边,并不是为他们提供一种服务,而是为他们提供一段满怀同情之心的治愈体验,这段体验将促使患者更好的自愈。”尽管现在医患关系很紧张,但医者始终牢记“送人玫瑰,手有余香”,让患者有治愈的愉悦,也让医者有治愈患者的成就感、满足感,我们医患要彼此信任,彼此帮助,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医疗环境。
. 完 .
- 标签:
- 肠梗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