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管理
《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解析二十四
三、常用养生保健内容
(二十七)情志养生:运用控制和调节情绪以达到身心安宁、情绪愉快的养生方法。
中医将情志归纳为七种:喜、怒、忧、思、悲、恐、惊,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七情”。“七情”作为人体正常的精神活动,对机体的生理功能起着协调作用,因此并不会使人致病。但是,突如其来、强烈或长期、持久的情志刺激,一旦超过了人体所能调节的范围,就会使人体气机紊乱,经血亏损,脏腑阴阳气血失调,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过喜伤心,过怒伤肝,悲忧伤肺,过思伤脾,惊恐伤肾。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情志因素可以影响诸多疾病的产生、预后和转归。七情太过可导致神经系统的严重失调,引起各种神经官能症,包括神经衰弱、癔症和强迫症,严重时还可导致精神错乱、行为失常。情绪持续紧张和精神过度疲劳可引起心血管病。长期的情绪刺激不仅影响消化系统的功能,导致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呃逆、反胃、腹痛、腹泻等症,还会引发各种器质性病变,如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结肠过敏、慢性结肠炎等。过悲或过惊的情绪体验,可引起胸闷、气急、心率改变、面色苍白、头额冒汗、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频繁的情绪波动还可引起内分泌系统的紊乱,紧张、焦虑、压力等负面情绪可导致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情绪还被认为是诱发癌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过度紧张、刺激、忧郁、悲伤可以导致胸腺退化,免疫性T淋巴细胞成熟受阻,抑制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引发癌症。
作为中医养生的四大基石之一,情志养生是通过控制和调节情绪从而达到身心安宁、情绪愉快的目的。情志养生的方法有传统养神法和现代养心法。
1. 传统养神法
(1)情感节制法:即节制、调和情感,防止情绪过激,维持心理平衡。克服急躁、焦虑、忧郁、紧张的情绪,保持慎思、戒怒的习惯,避免不良的精神刺激。保持平和、乐观、愉快的心态,做到知足常乐、清心寡欲。
(2)宣泄法:即通过倾诉、记日记、高歌、痛哭等形式,合理地表现自身的情感诉求,使之诉于外而不内郁于心,从而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3)转移法:又叫移情法,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措施改变人的情绪和意志,以摆脱不良情绪。比如,采取移情易性的方法,分散人对身体不适的注意力,使其思想焦点从不适转到他处;或者改变周围环境,避免与不良刺激因素接触。也可以结合当事人的意愿,培养其有益心身健康的兴趣,达到排解愁绪、寄托精神、怡养心志、舒畅情怀的目的。
(4)情志相胜法:又叫以情制情法,即根据情志及五脏间存在的阴阳五行的生克原理,达到协调、平衡情志的目的。如大喜伤心,以恐胜之;过思伤脾,以怒胜之;过悲伤心,以喜胜之;过恐伤肾,以思胜之;过怒伤肝,以悲胜之。这一观点被历代医家应用于养生学中,但要注意刺激的强度,用于治疗的情志刺激,要超过、压倒致病的情志因素,可以采用突然的强大刺激或持续不断的强化刺激,这样才能达到以情胜情的治疗目的。
(5)药物养生法:不少中药对情志疾病具有调节和治疗作用。如合欢花可以解郁除怒、和治安神,治疗失眠;萱草可使人开怀忘忧,被称为“忘忧草”;人参可以滋养精神、安魂定魄,治疗惊悸;龙眼肉可以补益心脾,养血安神;远志可以安神益智,治疗健忘;天麻可以治疗语多恍惚、善惊失志;柏子仁可以滋养心气、益智宁神。
2.现代养心法
(1)劳逸结合,有张有弛
(2)移情易性,舒缓压力
(3)心理调节,升华感情
(4)讲究交际,多交朋友
(5)培养爱好,扬长避短
(6)运动锻炼,养心健体
上一篇: 《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解析二十五
下一篇: 《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解析二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