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促进
常见耳部疾病知多少
外耳道真菌病
一、临床表现:
1.耳内奇痒,有水样分泌物。
2.早期外耳道有灰褐色粉末状或颗粒状物。
3.鼓膜受累时可有肉芽形成甚至穿孔。
二、治疗方案及原则:
1.保持耳道干燥、通畅。
2.经常清理耳道。
3.局部应用抗真菌药。
突发性耳聋
一、临床表现:
1.听力下降呈感音神经性,多为单耳。
2.眩晕为旋转性。
3.耳鸣多数为嗡嗡声或蝉鸣,可为首发症状。
4.部分病人可有耳内堵塞发闷感。
二、治疗方案及原则:
1.早期治疗 :
(1)血管扩张剂。
(2)抗血栓形成剂和纤维溶栓剂。
(3)维生素类药物。
(4)改善内耳代谢药。
(5)糖皮质激素。
2.高压氧治疗。
3.控制眩晕药物。
4.耳后针注射和鼓室内注射治疗突发性耳聋,药效直达病灶,疗效显著。此技术为我市独家开展。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一、病因:
1.咽鼓管途径:最常见。
(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细菌经咽鼓管侵入中耳引起感染。
(2)急性传染病:如猩红热、麻疹、百日咳等,可通过咽鼓管途径并发本病。
(3)在污水中游泳或跳水。
(4)哺乳位置不当,如平卧吮奶,乳汁可经咽鼓管流入中耳。
2.外耳道鼓膜途径:不符合无菌操作的鼓膜穿刺、鼓室置管,鼓膜外伤,致病菌由外耳道直接侵入中耳。
3.血行感染。
二、临床表现:
1.耳痛:多数病人鼓膜穿孔前疼痛剧烈、夜不成眠;如为搏动性跳痛或刺痛,可向同侧头部或牙齿放射,鼓膜穿孔流脓后而痛减轻。
2.听力减退及耳鸣:病程初期病人常有明显耳闷、低调耳鸣和听力减退。后期鼓膜无穿孔后耳聋可减轻。耳痛剧烈者,听觉障碍常被忽略。有的病人可伴眩晕。
3.流脓:鼓膜穿孔后耳内有液体流出,初为血水脓样,以后变为脓性分泌物。
4.全身症状:轻重不一。可有畏寒、发热、倦怠、纳差。小儿常伴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一旦鼓膜穿孔,体温即逐渐下降,全身症状明显减轻。
三、治疗:
控制感染,通畅引流,去除病因为其治疗原则。
四、疾病预防:
1.普及有关正确擤鼻及哺乳的卫生知识。
2.积极防治上呼吸道感染和呼吸道传染病。
3.有过穿孔或鼓室置管者避免参加游泳等可能导致鼓室进水的活动。
分泌性中耳炎
一、病因:
1.机械性阻塞:如小儿腺样体肥大、肥厚性鼻炎、鼻咽部肿瘤或淋巴组织增生、长期的鼻咽部填塞等。
2.功能障碍:司咽鼓管开闭的肌肉收缩无力;咽鼓管软骨弹性较差。
3.感染:主要致病菌为流感嗜血杆菌和肺炎链球菌。
4.免疫反应。
二、临床表现:
(1)听力减退:听力下降、自听增强。小儿常对声音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应到院就医。
(2)耳痛:急性者有隐隐耳痛,可为持续性或抽痛。耳内闭塞或闷胀感,按压耳屏后可暂时减轻。
(3)耳鸣:多为低调间歇性,如“劈啪”声、嗡嗡声及流水声等。
(4)患者周围皮肤有发“木”感,心理上有烦闷感。
三、治疗:
清除中耳积液,改善中耳通气引流及病因治疗。
四、预防:
加强身体锻炼,防止感冒。应对10岁以下儿童定期行筛选性声导抗检测。积极治疗鼻、咽部疾病。
胆脂瘤型中耳炎
一、病因:
1.袋状内陷。
2.上皮移入。
二、临床表现:
1.听力减退。
2.长期流脓,脓量多少不等,恶臭。
3. 颅内、颅外并发症症状。
三、治疗:
手术治疗为主。
四、预防:
早发现早治疗,预防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