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促进
健康知识丨带你了解“蜱虫病”——新型布尼亚病毒
什么是“蜱虫病”?
“蜱虫病”学名为新型布尼亚病毒,是2010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分离并确认的一种新病毒。该病毒引起的疾病被命名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是一种急性自然疫源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伴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和多脏器功能损害。
“蜱虫病”起源于动物身上,最主要的传染源是蜱虫叮咬。当人类接触或食用感染了此病毒的宿主后,侵入身体,宿主是家畜、野生动物等。该病可能发生在人类喂养、屠宰动物或直接接触它们的体液时;可以在人类之间轻松传播,传染源主要是已经感染“蜱虫病”的患者,此类患者的血液和血性分泌物具有传染性,特别是在密集人群聚集的环境中。
流行情况
在中国呈散发发病,地域分布大多位于丘陵、山区,特别是农村地区。“蜱虫病”每年3至11月均可出现,更多处在5至10月份虫媒活动性较强的夏秋季,但可有全年散发病例。感染新型布尼亚病毒的蜱虫多为长角血蜱。在长角血蜱中不仅能检测并分离到此病毒,还可经卵将该病毒垂直传播给下一代。
什么样的人群容易感染新型布尼亚病毒呢?
人群普遍易感,在丘陵、山地、森林等地区生活、生产的居民和劳动者以及到这些地方户外活动的旅游者,经常接触、屠宰、食用野生哺乳动物的人感染风险比一般人群高。
症状表现
病毒进入了人类体内会定居在细胞中迅速复制,可潜伏5—15天,根据感染的进程,疾病总共可分为发热期、极期和恢复期。
1.发热、胃肠道症状:主要表现为类流感样症状,胃肠道症状,如食欲缺乏、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2.头痛、全身乏力、肌肉酸痛等全身中毒症状;
3.呼吸系统症状:如咳嗽、咳痰;
4.常有出血倾向:表现为皮肤瘀点?瘀斑、口腔及鼻腔黏膜出血、牙龈出血、痰中带血,部分患者检出尿隐血阳性,粪便隐血阳性,有时可出现咯血或较为严重的消化道出血、颅内出血;
5.部分出现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意识障碍逐渐加重,渐入深昏迷,体格检查脑膜刺激征阳性。
6.部分患者出现局部淋巴结肿大:多位于腋窝、腹股沟等处浅表淋巴结,可有明显压痛,部分明确蜱虫叮咬的患者在蜱虫叮咬伤口周围淋巴结可触及肿大。
7.血化验检测:多有血白细胞、血小板减少,肝肾功能异常,心肌酶升高,凝血功能异常等,死亡率高达10%。
如何预防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
1.外出游玩时,在暴露皮肤上喷涂驱蚊液等驱避剂,尽量避免在野外长时间坐卧;
2.注意个人防护,进入有蜱虫地区要穿防护服,扎紧裤脚、袖口和领口,或将衣服用驱避剂浸泡,穿紧口、浅色、光滑的长袖衣服;
3.户外活动回家后,及时洗澡,检查腋窝、腹股沟、头皮、颈部、腰部及脚踝下方等皮肤褶皱、薄弱部有无蜱虫附着;
4.携带宠物在草地、树林等野外游玩时,注意蜱虫叮咬宠物。切勿徒手捕捉宠物身上的蜱虫或其他寄生虫。
如何处理蜱虫叮咬?
1.用酒精涂在蜱虫身上,使蜱虫放松或者死亡;
2.用尖头镊子贴皮肤的位置轻轻夹住蜱虫头部,垂直皮肤方向把蜱虫取出;
3.随后用碘酒或者酒精消毒被叮咬的部位;
4.如深入皮肤或蜱虫取出后出现发热、疲劳、肌肉关节疼痛、出血、头痛等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防治指南(2010版) [EB/OL]. (2010-09-29) [2023-06-19]
下一篇: 科普在线丨安宁疗护——用心守护生命的归途